春节特别企划:社长&裕一本部长父子对谈
迈向万亿级企业:回顾2023,展望2024
2023年4月,高化学迎来了公司创立25周年。之后,欧洲法人设立并正式启动运营,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的全球最大级别、年产180万吨的SEG®生产装置全面投产,这是一个话题丰富的年份。
社长和裕一本部长如何评价过去的一年?
面向万亿销售额的长期目标,2024年高化学将采取怎样的经营战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二位的心里话。
2023年是波澜万丈的一年!
——用一个词来形容2023年,两位会选什么词?
社长 如果选一个词的话,那肯定是“波澜万丈”的一年了。
本部长 “波澜万丈”已经是常态了(笑)。
特别是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严峻,日本化学产业增长乏力,在这样的外围环境下想取得业绩增长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如此,我们的销售额依然较上一年增长了20%,达到了1,200亿日元,向着1万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社长 在严峻的环境下还能提高销售额,要得益于高化学构建了良好的业务结构,即使部分业务在经济低迷期增长乏力,也能通过其他业务进行弥补。特别是2023年,贸易板块表现出色,带动了集团整体业绩增长。
本部长 在持续创新发展领域,高化学从事C1化学和催化剂业务已经超过10年,我切身地感受到团队能力有了稳步提升。我们建立起了中日间高效协作的业务体制,来应对反复发生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能够参与一些更高层次的项目。2023年虽然艰难,但也颇有收获。
——2023年高化学经历了很多大事,给两位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社长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提供技术许可并参与投资的陕西省榆林市SEG®生产装置全面投产。
这座世界最大、年产180万吨的SEG®生产装置以煤制合成气为原料,虽然2022年才开始运转,但第一年就能够生产出超过本身产能的乙二醇,在业内尚无先例,给了市场很大的震撼。
本部长 是的。除SEG®生产装置以外,我还想提一下电池业务。作为推动高化学迈向万亿级企业的关键领域,目前电池业务的执行体系已搭建起来,并且开始取得一些小成果,这种高效的行动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电池材料事业部是一个刚成立1年的新部门,已经在带动中国支店相关部门稳步地推进研发和市场营销工作。我认为我们为未来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逆境中蕴藏着更多机遇
——展望2024年,两位如何看待中日两国的宏观形势?
本部长 中国经济能否复苏近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我认为短期内复苏是比较困难的。
单看一年的时间,突发因素和各行业的供需平衡交织在一起,难以预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持续地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房地产行业已经从大开发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相关建筑机械和材料等设备投资将在一段时间内减弱。除房地产外的民间需求方面,对于基础部件的制造设备、海外订单OEM组装线的设备投资也将减少,而电动汽车(EV)和医疗保健等更具附加值的趋势型产品上的研发投资力度将增强。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将和日本一样,需要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此外,过去20年间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QOL)和丰富性的追求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能,因此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产业的投资必然会加速进行。
与此同时,“绿色化”的趋势也不会停止,即使是重型和大型制造业,对低碳技术的投资也将越来越大。
中国经济将进入下一个阶段,要面临日本曾经历过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挑战。作为企业,高化学希望能够借鉴过去的经验,抓住潜藏在当前环境中的机遇。
社长 虽然我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复苏并没有过多期待,但是在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存在很多刚需性的产品和服务,高化学有很多事可以做。
只要能抓住这些机会,今后也持续达成销售额20%的增长,那么万亿级企业的长期愿景就不再是梦想。。
带着中国和日本的优势走向全球
——请谈谈对高化学全球化战略的想法。
社长 2023年,我们在欧洲成立了匈牙利法人,在东南亚成立了老挝法人,今年还计划在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地拓展业务,高化学的全球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放眼未来,我们在榆林建立的基础化学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成就,为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关键性支撑。今年10万吨DMC生产线即将投产,以后还计划生产更多种类的基础化学品。在中日两国基础上,如果再构建起全球销售体系,把榆林具备压倒性成本优势的产品卖到欧美、印度、东南亚等地,对于早日达成万亿日元销售额也可以充满期待了。
此外,我们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方面展示的真诚踏实的态度和一个个工作成果获得了多方认可。目前不仅在中日两国,来自全球性大公司的业务需求也在增加,这也为高化学的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部长 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应过度依赖在中日之间积累的传统优势,这种意识至关重要。虽然“中日间的化学品业务”是高化学的事业基盘,但过度依赖而不去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发展停滞。
企业和个人一样,为了持续成长,不能混淆“发挥自身优势”和“依赖自身优势”的概念。我们需要把在中日的优势作为基础,推动全球化进程,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用“We are the BRIDGE”走向万亿级企业,All for 1 for All
——2034年成为万亿级企业是长期目标,关于细化到本年度的目标和方向,两位是如何考虑的?
本部长 为了达到1万亿日元销售额,需要确保每年22%的增长率。尽管不是每年都能顺利实现,今年的目标还是按22%增长定在了1,400亿日元。
社长 我认为2024年达到1,50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我们不能只关注销售额,利润增长同样重要。如果利润增长停滞,设备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都会受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也将难以期待。
本部长 社长和中国北方总部这几年在榆林倾力推进的项目为高化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实现万亿级企业的目标意义重大。因为全球范围内贸易脱钩的趋势其实对我们有利。
基础化学品制造行业需要庞大的设备投资但利润空间很小。目前全球范围内半导体、电池等重要产品的本土化趋势正在加强,现阶段不太会有资金投入到利润率很低的庞大生产装置上。因此基础化学品领域未来要靠成本竞争力和销售网络说话。我们在榆林的生产体系拥有压倒性的成本优势,如果能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稳固的销售网络,销售额有望大幅增长。
不过基础化学品利润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增加利润,我们还需要努力加强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经营。
这就需要调整今后投资的着眼点——从获取“经营权益”的传统商社型投资,转向以“制造功能”为主的投资,因为后者可以让我们在一个项目上围绕多个客户、多种商品和多项业务来开展合作。像这样提高资本效率,对于改善利润结构、增加利润总额至关重要。
关于这一点高化学已经在行动。在持续创新发展部门,我们努力涉足服饰、电池等多个领域的业务;东京的贸易本部也将业务划分为化学品、生命科学、电子材料等几个板块,员工们深化理解、努力思考增添商品独创性和附加值。这种努力会带动他人,在公司内部形成了非常积极、相互激励的工作氛围。每一位员工的成长,都将推动公司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社长 我感受到员工们的意识正在发生改变。大家不再仅仅是采购和销售商品,而是会思考如何为产品增添附加值,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提出建议。高化学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员工们的这种进步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心理支撑。
让我们依托“We are the BRIDGE”的使命和愿景,切实地为社会创造价值,All for 1 for All,齐心协力向着万亿级企业坚定迈进。
AI时代背景下,“We are the BRIDGE”愈发重要
本部长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不仅简单的工作会被自动化,语言障碍和创意壁垒也在不断消失。目前AI主要以“软件”的形式存在,需要我们自己去使用才能接触到。但想必很快就会被集成到“硬件”当中,来自AI的支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未来集成到电脑或智能手机中的AI能够在网络会议中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让不同国家的人毫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并且在议题专业性方面,会议中不必专门搜索,也能立即得到AI支持。对于高化学来说,AI的普及迟早会让"语言"、"商业习惯"这些优势失去用武之地。
然而,无论时代和环境如何变化,仍存在一些持久的优势和武器。那便是敢于挑战的勇气、坚持不懈的耐心、以及面对积极挑战所导致的失误和失败的宽容之心,这些人类特有的、无法量化的非认知能力非常关键。在可量化的认知能力逐渐被AI取代的将来,让每位员工注重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努力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企业文化本身将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武器。
把握天时、地利、人和,怀揣勇气、耐心、宽容,积极挑战,勇于向前。
这正是高化学所追求的“We are the BRIDGE”。
无论从科技领域还是国际形势来看,我们都处于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尝试将AI技术和低碳技术融入现有业务的同时,我们也鼓励每位员工在精神层面不断成长。我坚信通过这些努力,高化学一定能够成为万亿级企业,并持续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发挥价值。
社长 我常说,人的成长受限于自身的期望。只要向前看,人生便会充满激情和希望。尤其是年轻人,身处不确定的时代,更要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勇敢地投身到新的世界、新的挑战当中。